
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因颱風引發潰流,造成大範圍洪災與淤泥淹沒,許多鏟子超人與志工投入救災與清淤工作。隨著水位漸漸消退、泥土乾燥後,災區出現揚塵、土壤可能含有重金屬,以及志工於作業中受傷感染的案例。這些「看不見的危險」可能對救災人員與附近居民的健康造成長期威脅,值得再熱血救災前,好好的準備與防範。
一、花蓮堰塞湖溢流後的救災潛在危害分析
揚塵與細懸浮微粒(PM)
- 當淤泥乾燥後,風吹或人車通行會揚起大量粉塵,其中包含細懸浮微粒(PM2.5、PM10)。這些微粒可能攜帶黴菌孢子、細菌、污染物質。
- 災區志工動作頻繁、設備車輛移動,地面擾動量大,揚塵量可能顯著增加。
- 此類粉塵若長期吸入,可能造成呼吸道刺激、支氣管炎、哮喘惡化等問題。
重金屬與污染物質潛在風險
- 有相關報導災區土壤中含「有些微重金屬」的可能性。洪水可能將上游、山坡或附近工廠、廢棄地中的重金屬或污染物沖刷至河床與淤泥中。
- 根據《土壤及地下水重金屬污染整治作業參考指引》指出,土壤中鉛、鎘、鋅、銅、鉻等金屬常見,可能以多種型態存在(土壤可交換型、與有機物錯合型、氧化物型等)
- 鉛(Pb)特別值得注意:鉛不是人體必需元素,若通過空氣、灰塵、飲水、食物進入人體,可能造成神經系統、腎臟、血液、骨骼傷害
二、災區可能存在的細菌和病毒風險

洪水退後的環境潮濕、污水殘留、動物屍體腐敗,極易滋生細菌、病毒與真菌。志工若無良好防護,或有開放性傷口,感染風險將急遽上升。
(一)細菌性病原與疾病
細菌名稱 | 傳播途徑 | 可能疾病 | 主要症狀 |
---|---|---|---|
鉤端螺旋體(Leptospira spp.) | 接觸被老鼠尿液污染的水或泥土 | 鉤端螺旋體病(Leptospirosis) | 發燒、肌肉痛、黃疸、腎衰竭 |
破傷風桿菌(Clostridium tetani) | 傷口接觸污染泥土或鏽鐵 | 破傷風(Tetanus) | 肌肉痙攣、呼吸困難、神經緊繃 |
綠膿桿菌(Pseudomonas aeruginosa) | 傷口感染、接觸污水 | 皮膚膿瘍、敗血症 | 傷口潰爛、發燒、休克 |
大腸桿菌(E. coli) | 誤食或誤飲受污染的水 | 腸胃炎 | 嘔吐、腹瀉、脫水 |
金黃色葡萄球菌(Staphylococcus aureus) | 傷口感染、接觸污染表面 | 蜂窩性組織炎、敗血症 | 紅腫熱痛、膿瘍、發燒 |
(二)病毒性病原與疾病
病毒名稱 | 傳播途徑 | 可能疾病 | 主要症狀 |
---|---|---|---|
腸病毒(Enterovirus) | 接觸汙染的手、水、物品 | 腸胃炎、手足口病 | 嘔吐、腹瀉、口腔潰瘍 |
諾羅病毒(Norovirus) | 飲食或水污染 | 急性腸胃炎 | 劇烈嘔吐與水瀉 |
A型肝炎病毒(HAV) | 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 | A型肝炎 | 黃疸、疲倦、噁心 |
流感病毒(Influenza virus) | 空氣飛沫吸入 | 流感 | 發燒、肌肉痛、呼吸道症狀 |
(三)真菌性病原與疾病
真菌名稱 | 來源 | 可能疾病 | 主要症狀 |
---|---|---|---|
曲霉菌(Aspergillus spp.) | 含有黴菌的粉塵或腐爛木材 | 過敏性支氣管炎、肺真菌病 | 咳嗽、呼吸困難、發燒 |
白色念珠菌(Candida spp.) | 潮濕皮膚、免疫低下者 | 念珠菌感染 | 皮膚紅癢、潰瘍 |
毛黴菌(Mucor spp.) | 污染土壤與空氣孢子 | 毛黴菌症(常見於糖尿病患者) | 鼻竇、肺部或皮膚感染 |
三、志工受感染與傷口風險案例
- 桃園一名挖土機業者志工,在花蓮救災時被不明物體刺傷腳部,傷口感染後引發敗血症,不幸離世。
- 相關報導指出,救災區現場充滿污水、淤泥、雜物堆積,若傷口較深、消毒與處理不當,容易引入致病細菌至深層組織。
感染與傳染病風險
- 公衛專家憂慮,進入災區的志工可能把病菌帶到其他地方,造成傳播風險。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即曾警告「鏟子超人恐將病菌帶出花蓮」。
- 災後環境潮濕、污水滯留,可能滋生腸胃道、皮膚、呼吸道常見的病菌。例如:金黃色葡萄球菌、綠膿桿菌、大腸桿菌等,若被吸入、誤飲或透過傷口入侵,可能導致感染。雖無公開報導確認特定病毒的傳播,但細菌與真菌感染風險明顯提升。
四、適合防護粉塵+細菌病毒的防護具
藉由上述資料我們可以發現,一個災區所潛藏的危害有不同的層面,細懸浮微粒粉塵PM2.5、PM10,還有潛藏在裡頭的致病性細菌和病毒,甚至是破傷風等,因此這邊針對不同的場景來做基礎的推薦,如下:
針對揚塵、PM2.5、PM10等
3M 9502+ 頭戴式 N95等級 防護口罩
/product/3m-9502-n95-respirator-mask/
台灣製 工業用 安全護目鏡(經濟款)
/product/goggles-af06/
針對細菌、病毒等
3M 9132醫用N95防護口罩:
/product/3m-medical-n95-9132-respirator-mask/
1870+ Aura三辮式醫用N95防護口罩:
/product/3m-aura-medical-n95-1870-respirator-mask/
延伸閱讀:
颱風破壞屋瓦釋出致癌石綿,如何挑選適合的口罩和相關防護具呢?
/cm_news/asbestos-hazards-after-typhoon-roof-damage-guide-to-choosing-the-right-respirator-and-safety-equipment/
參考資料
- https://news.pts.org.tw/article/773929?utm_source=chatgpt.com
- 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124615/9036464
- https://news.ltn.com.tw/news/Hualien/breakingnews/5195739
- 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9%A6%AC%E5%A4%AA%E9%9E%8D%E6%BA%AA%E5%A0%B0%E5%A1%9E%E6%B9%96%E6%BA%A2%E6%B5%81
-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Vajont_Dam
-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c-Ww8nikL3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