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3/11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漢他病毒症候群病例,為今(2025)年第2例確診病例。許多人對傳染病的認識集中在流感、登革熱或新冠病毒,卻鮮少了解漢他病毒(Hantavirus)。這種病毒雖然不如某些流行病毒高傳播性,卻可能導致致命的肺部與腎臟疾病,特別是在特定環境下更容易感染。
一、什麼是漢他病毒(Hantavirus)?
漢他病毒屬於布尼亞病毒科(Bunyaviridae)的一種 RNA 病毒,由於它的特性,可能使成為兩種急性傳染病的病原,一是漢他病毒肺症候群,一是漢他病毒出血熱伴隨腎症候群。前者流行於新大陸地區,後者則流行於東亞地區。
- 漢他病毒肺症候群(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,HPS):主要發生於美洲,具有高致死率,患者通常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與肺水腫。
- 出血熱併發腎症候群(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,HFRS):多見於歐洲與亞洲,會導致發燒、出血及腎衰竭。
二、漢他病毒的感染途徑
漢他病毒為人畜共通傳染病,在自然界的傳播宿主要為鼠類等齧齒類動物,多半透過以下方式感染人類:
- 吸入受污染的塵埃:當鼠類的尿液、糞便或唾液乾燥後,病毒可隨塵埃飄散,被人吸入後感染。
- 直接接觸:若手部接觸受污染物,再接觸口鼻或眼睛,可能造成感染。
- 食入受污染食物:食用被鼠類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或水可能導致感染。
- 鼠咬:雖然較罕見,但被攜帶病毒的鼠類咬傷也可能造成傳播。
高風險環境包括:
- 農場與糧倉:因為鼠類活動頻繁,農民與倉儲工作者暴露風險較高。
- 建築工地:長期未整理的廢棄建築內可能累積鼠類排泄物。
- 野外露營與登山活動:鼠類棲息的山區與森林可能是感染源。
- 老舊房屋與倉庫:封閉空間長時間未清理,易藏匿鼠類。
同時疾管署也呼籲,落實「不讓鼠來、不讓鼠住、不讓鼠吃」是預防漢他病毒最有效的方法,我們平時應留意環境中老鼠可能入侵的路徑,家中廚餘或動物飼料應妥善處理,並隨時做好環境清理,防火巷、排水設施(下水道、水溝蓋)、雜物堆、牆垣為鼠類族群活動熱區,需要針對該特定環境加強捕鼠與滅鼠工作。
三、感染漢他病毒後的症狀
漢他病毒感染後的潛伏期約為 1 至 6 週左右,會根據感染的病毒株不同,其症狀可分為前面所提到過的兩大種類,分別是:
漢他病毒肺症候群(HPS)症狀
早期症狀為發燒、疲倦和嚴重的肌肉痛,伴隨有頭痛、胃部不適等現象。通常在發病4至10天後才會開始出現咳嗽及呼吸急促等症狀,一旦心臟及肺部不適症狀出現後,可能很快就會出現呼吸衰竭與休克。潛伏期未定,一般認為範圍在6天至數周之間,平均約2周,致死率最高可達10%。
出血熱併發腎症候群(HFRS)症狀
發燒、血小板減少、急性腎衰竭等三大臨床表徵,通常會突然出現發燒且持續3至8天,且有結膜充血、虛弱、背痛、頭痛、腹痛、厭食、嘔吐。出血症狀在第3至6天出現,可能會轉變成急性腎衰竭且維持數個星期。潛伏期12至16天,但可能變化範圍為5至42天。
四、如何清掃潛在鼠患環境

如發現鼠類排泄物時,應先佩戴8246或8576防護口罩、橡膠手套及打開門窗,並以稀釋漂白水(100cc市售漂白水+1公升清水)潑灑於可能被污染的環境,待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行清理。
另外為了避免病毒飛揚於空氣造成傳播,請使用清除污物之拋棄式紙巾、抹布或舊報紙清理,再以垃圾袋密封後丟棄。
適合清理鼠類排泄物+漂白水的防護口罩
3M 8246 R95碗型防護口罩:
https://johnnymask.com.tw/product/3m-8246-r95-carbon-organic-acid-vapor-respirator-mask/
3M 8576 P95碗型防護口罩:
https://johnnymask.com.tw/product/3m-8576-p95-carbon-organic-acid-vapor-respirator-mask/
延伸閱讀:
參考資料
- https://www.cdc.gov.tw/Bulletin/Detail/TZXrY7RschROHiOtjyuWzg?typeid=MmgtpeidAR5Ooai4-fgHzQ
- https://www.daduphc.taichung.gov.tw/1833333/post
- https://www.cdc.gov.tw/File/Get/XhEnN75D-rwxzDXoiUQMXA
- https://www.cdc.gov/hantavirus/about/index.html
- https://www.cdph.ca.gov/Programs/CID/DCDC/pages/hantaviruspulmonarysyndrome.aspx